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和国际产业进一步分工,快速空港运输方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机场随之也开始多元化的发展。如今一些机场区域,已不单单承载交通功能,城市功能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空港新城。而空港新城同时肩负着发展高端产业和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使命”。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及空港新城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厘清临空经济区及空港新城产业发展逻辑,总结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我国城市纷纷依托机场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区、临空经济区和空港新城。一方面希望依托大型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快速聚集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另一方面高端产业,将空港新城打造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因此,临空地区的产业选择和发展模式等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但是,众多临空地区差强人意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本文希望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国内外知名临空经济区/空港新城产业的发展逻辑,为国内的空港新城建设总结成功经验。
1.产城发展失调。如今搞新城建设,面临的是有城无业、无城无业的新情况。各地的空城、鬼城、睡城应运而生,相应的各种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
2临空优势未能发挥。产业规划时过分强调“临空指向性”,不考虑不同区域尺度内的枢纽功能特征对临空产业的带动能力差别,例如,在民用机场周边规划通航产业。导致引入的项目虽有“临空性”,却水土不服,难以持续发展。
3.同质化竞争激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调查显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平均每个地级市计划建设1.5个,大多新城发展定位雷同,招商重点也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1.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影响招商引资。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由于遭遇金融危机的持续打击,意识到押宝在金融服务业的风险,开始引导高端制造业的回归。与此同时,由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业逐步向东南亚落后国家转移。高低端均面临的挑战,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新城发展招商引资的难度。
2.现有空港新城产业规划对于机场枢纽特征和区域产业发展态势两大重要因素的思考不够深入。机场是带动临空产业发展的先决因素,不同的区位、客货流特征及机场在不同区域尺度内的枢纽功能特征对临空产业的带动能力差别较大,也影响着临空产业的类型。同时,由于航空运输成本较高,临空地区集聚的主要是高附加值产业,特别是新兴高端产业。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新兴产业,使得不同时代发展成熟的临空地区产业类型不同,要结合当前和未来的高端产业发展趋势,动态的理解“临空指向性”概念。此外,不少空港新城规划的产业定位与其他新区同质化严重,未考区域间错位、协同发展,导致优质要素无法集中发挥效用。
我们选取了国内外4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功能类型的临空地区进行研究:政府主导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市场主导型—孟菲斯机场临空地区、达拉斯机场临空地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以电子信息业为核心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集群。2017年手机总产量2.99亿部,居全国第二,非苹手机完成1.96亿部,增长48.7%[1]。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1+1+N”的推进架构。第一个“1”富士康产业集群,在服务好手机制造项目的同时,推动富士康从单一手机制造向研发设计、显示板块、物流结算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拓展,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第二个“1”即以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为引领的非苹果手机产业集群,推动其从单一代工苹果手机向代工国产知名品牌领域拓展,天语、创维、华世基、中兴等其他非苹果手机生产企业相继实现投产。“N”即惠科、华锐、合晶等项目为带动,推动全区在光电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更大突破[2]。
实验区的发展始于产业的发展,以产兴城,以产促港,港、产、城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在产城联动方面,实验区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集聚,推动郑州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郑州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生活、生产配套设施,为实验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进实验区产业进一步壮大。在产港联动方面,电子制造业的壮大带来大量运输需求,推动了郑州空港吞吐量的增长;与此同时,郑州空港积极布局货运产业,加强郑州机场的综合运输能力。
此外,空陆交通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实验区迅速壮大的关键因素。第一,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构成了通达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第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第三,实验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享有诸多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政策红利。此外,地方政府全方位的扶持是推动该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打造开放的载体平台,为了吸引富士康落户,郑州积极申请保税区,该区还有出口加工区、电子口岸等开放载体平台;二是提供多方位的生产要素支持,包括土地、资金、税收优惠、人才服务等,对大企业可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天津空港经济区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2016年,空港经济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84.4亿元,增长14.5%[3]。其中,航空航天完成779.6亿元,增长8.6%;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077.2亿元和115.8亿元[4]。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自2007年引入空客总装线以来,以空中客车、中航直升机为龙头,美国古德里奇、联合技术航空部件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落户,建立航空整机制造和维修、附部件的生产和维修、航空服务、航空运营、航空金融、航空会展等全产业链,形成一定规模的航空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航空产业基地之一,航空产业迅速成长为天津的优势产业。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美国卡特彼勒、豪士卡、GE医疗、麦格纳等30多个骨干企业落户,装备制造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美国CSC、沃尔沃IT、大唐电信、华旗资讯、威盛电子、科大迅飞等龙头项目聚集,使通讯信息产业能级迅速提升[5]。
天津空港经济区高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人才优势、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及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第一,天津地处京津冀地区,高校遍布,高端人才资源丰富。第二,天津港兼具海港、空港、陆港的交通运输优势,拥有其他港口所没有的多项政策叠加优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政策叠加效应同时作用于天津。此外,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为天津空港经济区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为了引进空客总装项目,当地政府积极向国务院申请综保区,2008年3月,国务院同意批复将空客厂区的2平方公里区域设立为综合保税区。自此,空客A320项目充分发挥了磁石效应,成为天津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板块崛起的最大动力。当地政府为经济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多重配套和生产要素支持,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如税收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引进、土地租售等方面的政策。其中,人才成为其支持的重点,空港经济区采取多项举措,协助企业吸引人才,通过引进加培养双管齐下解决企业需求。
经过多年发展,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了以机场为核心的圈层式产业布局,其中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和医疗产业成为高端制造业聚焦点。距离机场最近的圈层发展航空物流业,第二圈层发展先进制造、研发中心、生命科学等临空指向型产业,第三圈层及之外以电子等工业园区、金融等商业园区为主,以旅游休闲、运动娱乐和零售业为辅,进行产业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等相关环节,有德州仪器、伟创力、诺基亚西门子、黑莓手机等众多龙头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其成为得克萨斯州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和研发基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机场的空间资源配置能力,吸引了微软、惠普、三星、NEC、BMW、LASKO、TXU等全球500强企业入驻设立总部办公和研发中心。航空航天产业是德州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也是该区的优势产业,主要发展航空器、航材的制造和维修,依托当地强大的产业基础,目前已有洛克希德·马丁、贝尔直升机、L-3 Communications、湾流等众多航空航天产业巨头在此布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在此集聚,进一步巩固了达拉斯-沃斯堡地区作为重要美国航空产业制造基地的地位。医疗产业规模虽不及电子和航空产业,目前在快速成长阶段,临空经济区已有金佰利、塞拉尼斯等龙头企业,并有众多研发中心入驻。[6]
达拉斯-沃斯堡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得益于港-产-城的有效联动。二战后,美国政府对达拉斯沃斯堡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巨额投入,加上北部工业区制造业、人口迁移和当地税收优惠、科研支持等,该地区的新兴工业包括电子、能源化工、飞机制造、核工业、航空航天等得以迅速发展。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和空港的崛起,达拉斯-沃斯堡成为美国第四大都会区,达拉斯沃斯堡机场凭借发达的地区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7],机场吞吐量迅速增长,成为美国重要的航空枢纽。空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生产要素的集聚,进一步促进了达拉斯-沃斯堡都会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同时,凭借机场良好的空间资源配置能力,许多临空指向性高的产业在此集聚,电子、航空等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临空经济迅速发展长大,带动大量人口集聚,促进了机场周边生产、生活配套实施的完善及临空经济区城市化进程,航空城的建设和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孟菲斯机场是世界第二大货运机场,位于美国南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南部5公里处,2017年货运量为433.7万吨,仅次于香港机场的505万吨,是全球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为当地主导产业,95%以上的机场业务为航空货运,物流业巨头联邦快运Fedex将总部和转运中心设立于此,联合包裹UPS也在孟菲斯机场建立了分拣设施,物流产业的集聚带动了包括物流管理,仓储等相关产业的兴起。
孟菲斯在航空物流的辐射下,形成了以生物医疗为典型的临空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其中,矫型装置制造发展迅速,孟菲斯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矫型装置制造中心,拥有Smith&Nephew、Medtronic、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等医疗器械企业。世界上最大的角膜库-美国国家眼库中心也在此这里设立机构,基于角膜对实效性的高要求,需要高度且通达的运输支持,而孟菲斯发达的航线网络,极好地适应了这一需求。美国最大的通宵麻醉药品检测站—AdvancedToxicology每晚对通过联邦快递运至孟菲斯的全美5000多份样品进行实验。 孟菲斯机场附近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生物医疗产业集群。除了便捷快速的航空运输和高度发达的物流业,医疗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孟菲斯拥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和医疗机构,生物科学发展迅速,区域内约有1100家相关企业,超过52000名员工。
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源于港-产-城的有效联动。其中,空港是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发展的核心和驱动力。空港对空间资源的配置能力吸引了临空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同时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空港提供人流、物流支撑,另一方面加速的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城市的发展又为空港提供了生产生活的配套,港产城的有效联动形成良性循环,助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总结国内外案例,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存在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两种类型。
1、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通过引进或培育强龙头项目作为主导产业的代表,发挥其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强拉当效应,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集聚和发展,形成产业生态圈。
其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引进现有的行业龙头企业。该方式下产业壮大所需时间较短,如天津空港经济区引进的空客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引进的富士康项目都是行业现有的龙头企业,两者在十年内迅速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快速拉动当地经济腾飞。在此过程中,龙头企业的项目地的选择,除了考虑当地政府的要素支持和服务,当地的产业基础条件是前提。如空客选择天津不仅仅是因为天津是我国老工业基地,门类齐全,技术雄厚,零部件加工制造基础扎实,以天津为圆心,1000公里之内都可为空客飞机制造提供上下游产业的技术支撑,有效带动飞机研发、零部件制造、销售和服务在周边地区的快速起飞。此外,项目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定位我国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且比邻我国民用航空人才成长的摇篮中国民航大学,人才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均优。
另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是就地培育龙头企业。如新加坡政府将航空维修作为其战略性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航空维修的培育和发展,经数十年的支持,终将航空制造业培育成新加坡支柱工业之一,而新科宇航成为亚洲飞机维修市场份额第一名企。自主培育龙头企业所需时间长,投入多,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长期锁定高价值环节,产业粘性较好,可持续为当地持续创造高价值。
综上所述,在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中,政府的要素支持和推动是关键。国内外临空经济区政府都为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金、人才服务等全方位的要素支撑和服务,并给予了税收优惠,减少企业的生产投入成本。而针对大型企业甚至可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如为了引进空客总装项目和富士康项目,天津空港经济区和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申请申请综保区,为龙头企业提供客制化服务。
2、市场主导型:
在此模式下,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在高端生产要素和产业制造基础较好的地区,其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发展较迅速,反之,若仅仅依赖空港资源条件,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则较小,产业形态较单一,集中在对时效性和运输通达性高度依赖的产业。
以达拉斯沃斯堡所机场临空经济区为例,达拉斯沃斯堡都会区的航空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带动机场流量增长,凭借机场良好的集散功能和扎实的高端制造产业基础,吸引了当地航空制造、电子通讯等企业及外地同业名企入驻,在机场周边形成了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典型的临空高端制造集聚。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对产业的培育与引进方面的参与程度较政府主导型模式低,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做好土地的开发与服务活动,如针对不同业务类型设置特定租赁与开发、土地租赁、设计与设施协调、偿付协议、预开发活动、设施建设管理和业务开发部门等服务。
而孟菲斯机场依靠其通达便捷的航空运输优势,吸引了对时效性和通达性要求高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的集聚,政府的产业扶持和培育等方面的参与程度仍较低,而限于孟菲斯高端制造产业和人才技术方面不占优势,因此其临空经济高端制造业产业形态仍以医药为主,始终无法实现多业态的大规模产业集聚。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速度、结构、动力全面转换的发展新常态。空港新城的发展面临实体经济低速和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楼市风险等各类显性化风险的多重挑战。在一路一带、自贸区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法治国等重大利好的导引下,新城的发展模式转型也是势在必行。
对于各地空港新城来说,只有以正确姿态跨越当前这个特殊经济周期,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因此,开锐认为,在制定空城新城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关注以下三大关键性议题:
一、“产城一体”—高端产业与空港新城城市建设一体化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是当前新城建设的核心理念;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就空港新城而言,发展高端制造业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端”,而忽视了产业与新城定位的契合度,要考虑其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层面的中心服务职能。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看,空港新城规划的高端产业应符合以下3个理念:(1)不依赖大规模土地、劳动等要素投入,而是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作为核心发展动力(2)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兼顾社会生产力的提高(3)具有较强的中高端人口吸引力,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新城现代化进程。
二、“产空融合”—高端产业与当地航空枢纽建设的融合发展
伴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区作为航空经济在产业、空间、交通三要素协同演化下的特殊区域,开始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临空经济区的形成不仅仅是航空经济自然增长下的结果,同时还是当地政府出于刺激经济发展而主动规划的产物。
我国鼓励各地区构建基于“空铁联运”的新型交通枢纽,支线航班功能将会被高铁 (2~3小时的运距为 500~1 000km) 所取代,机场将成为集疏运和旅行的复合枢纽。因此,空港新城规划高端产业应当考虑几个原则:(1)能够充分发挥空港新城航空及高铁符合型枢纽功能(2)能够为机场、高铁站带来高附加值客货流量,从而反哺枢纽建设。
三、“产产协同”—高端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协同发展
新城新区发展起步较晚, 在后期开发建设中因缺少相关经验指导, 各类新城新区的产业布局存在明显的重叠。以成都为例,在目前全市规划发展的66个重点产业园(集聚区)中,有接近一半的园区规划发展高端制造或是先进制造产业,招商重点也较为集中。如何避免与其他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同时在自身区域内形成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效应,是空港新城在发展高端产业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开锐认为,空港新城产业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挖掘不同产业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明确各个产业在整个空港新城中的定位和功能,最终构建一个多方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资料来源:天津保税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资料来源:天津保税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 资料来源:德克萨斯州政府官方网站
[7] 处于纽约、洛杉矶、多伦多墨西哥城四个商业区的中心,作为通往区域、国家国际目的地的重要门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