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锐疫情公益项目《2020中小企业自救指南》项目小组
2020年新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之际,开锐管理咨询公司迅速自发组建团队,成立“开锐疫情公益项目《2020中小企业自救指南》“项目,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挺过危机,在逆境中蓄力,为未来发展开拓空间。
一、新一轮宅经济的孵化
今年的春节是个特殊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蔓延,绝大多数人都取消了外出旅游、聚会的计划,开启了“闭关”模式,足不出户、自我隔离成为健康新风尚,网友笑称:家里蹲着就是给社会做贡献。
而这不算短的假期里,一些不需出门的活动成为人们宅在家里时满足需求的首选,各大视频网站、网络游戏、电子书籍等线上娱乐项目都十分火热,带动了“宅经济的发展”。
2月2日国家发改委回应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称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等收入明显下滑,而网上购物、订餐、网上娱乐项目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仍十分活跃。据七麦数据的相关统计,1月21日至27日下载量上升最快的50款应用前三类为:休闲游戏、视频影音、医药相关类,分别占比52%、8%和6%。这意味着春节期间的“宅经济”主要集中在游戏和视频方面。此外,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各地复工开学时间延后,“宅经济”催生的不仅是玩家的线上娱乐需求,也使得人们对远程办公、生鲜配送、在线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大增。
(一) 远程办公
为了阻止疫情的持续扩散蔓延先行在,一大部分公司决定让员工在家办公。一时间,移动办公、远程协同成为热门话题,原本作为辅助工具的线上办公软件,成为特殊时期的公司标配。ToB协作市场迎来行业新拐点。
大企业争相放开资源。钉钉计划向 1000 万企业免费开放远程办公系统,腾讯一连推出七款“远程工具包”,字节跳动则免费开放旗下协同软飞书全部远程办公服务。垂直赛道上,创业公司诸如云学堂、小鱼易连也在积极跟进。有报道称,拼多多近期也上线了一款企业通讯工具“Knock”。
特殊时期,企业管理的移动化需求被强化,原本行径相对缓慢的企业数字化改造被迫加速。未来企业工作模式也会更加多样化,为了迎合新一代职员追求自由舒适的。
(二) 娱乐项目
1. 游戏
由于用户人数的激增,今日部分手游,如《和平精英》等,甚至出现服务器无法连接的情况。《王者荣耀》近日也涌入大量用户,其官方确认数据为:大年三十当天,《王者荣耀》流水为20亿元左右,去年同期则为13亿元,显示出手游行业在这段不出门日子里的火热。
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以传染病题材为主游戏走进大众视野,《瘟疫公司》便是其中一款。目前《瘟疫公司》已经登顶App Store付费排行榜榜首,畅销的同时,《瘟疫公司》创下了同时在线玩家8452人的记录,打破了2018年4月的4601人的记录。
业内人士表示,这与疫情密不可分,各大游戏公司的产品的表现在意料之内。但也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游戏行业格局。
2. 视频类
同样是玩手机,有些人选择看视频,这里的视频包括影视剧、综艺、短视频、直播等视频类休闲娱乐。
今年春节众多巨资打造的电影无奈宣布撤出春节档,同时《囧妈》宣布联手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和西瓜视频平台,于大年初一在旗下平台免费播放,从而“网络春节档”顺势而生,各线上视频类产品的数据明显上涨。
在苹果市场畅销榜上,排名前十的两款长视频类产品分别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其连续四日分别位居畅销榜的第四位和第五位。而芒果TV在春节期间推出免费领会员的活动,其排名及下载数据在春节期间获得明显提升。同时中信建设投研报指出,今年春节用户对长视频需求的提升会使会员购买付费意愿更高。
同时短视频市场潜力也无疑是巨大的。在短视频产品中,快手、抖音的用户活跃度均在春节档大幅提升,头条系因为联手《囧妈》秀出了一波热度。快手数据显示,央视春晚中,快手向全球观众发出10亿元现金红包,全球观众参与红包互动累计次数达到639亿次,快手春晚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7.8亿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2524万人,快手系列产品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峰值超过3亿。日前,腾讯再次布局短视频赛道,通过微信流量入口推出“视频号”,并将短视频作为“视频号”最主要的内容承载形式。虽然目前尚在内测阶段,但借助微信的流量入口,巨大的用户和流量基础使得“视频号”在诞生之际就有着先天优势,伴随着用户习惯,“视频号”在上线初期势必会吸引大量短视频的内容创作者的入驻,这势必会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带来一定的冲击。
(三) 生活
1. 外卖
这次特殊的春节长假中,人们为了避开人群、减少外出,大多选择线上购买餐食,包括生鲜食材。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到家、多点等多家外卖和即时配送平台,以及便利蜂等零售企业均宣布配送服务不打烊。即使是在疫情防控的敏感时期,仍有不少配送小哥在外奔走。一家外卖平台工作人员1月3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同于往年春节的外卖服务“淡季”,今年消费者对于外卖、果蔬食材和口罩等医疗物资的需求远超以往。
2. 网购
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
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例如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而未来的实体店不再仅以“销售产品”为中心,而更多以“提供体验”为中心。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对产品的满意度升级成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商家需要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需要构建能够把消费者带入到某种幻想场景的故事!
3. 同城快送
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化,大家对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希望自己喜欢的餐厅能把饭送到家门口,希望给客户送的文件由别人代劳……同城快送行业的发展迅猛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的存在如同毛细血管,虽庞杂但也极其重要。
点我达副总裁谢新宇认为,目前来看,末端配送需求比较旺盛的是B端,因此一开始就要服务好B端,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成本结构。但是服务B端也有一些资源依托,比如百度物流依托于百度外卖,达达依托于京东到家、京东商城的一些订单等。随着京东、聚美优品、当当等B2C电商的发展,落地配兴起了;随着饿了么、百度外卖等O2O交易平台的壮大,人们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末端配送出现新的需求——即时物流(一种极速、准时、无仓储的物流形态)。
在新零售的趋势下,同城快送将会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路程短、速度快、产品新鲜,这是同城快送最大的优势。
(四) 线上教育
随着“新冠肺炎” 疫情的传播,国内各类培训教育机构尤其是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施以援手。除了捐款之外,越来越多的培训教育机构向武汉乃至湖北中小学生捐赠在线课程。同时国内多个城市纷纷要求,疫情解除前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线下培训活动一律暂缓开展。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企业及时调整寒假课程,将寒假班所有线下课程(面授课、双师课)全部转为线上课程,并且采用“老师不变、时间不变、课程内容不变”的形式,力求与线下面授课课程内容保持一致。
大型培训教育机构之所以能够实现线下班向线上教学的“搬家”,源于自身的办学规模、科研实力。然而,目前具备课堂“搬家”实力的培训教育机构终归是少数,这意味着那些无法实现线上“搬家”的线下培训教育机构不得不停止教学活动。因此,这些线下培训教育机构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二、宅经济催生的周边产业开始走俏
1. 物流产业
国金证券报告显示,近年来网购不断抢夺线下实体店的市场,在此特殊阶段,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更具防御属性的快递行业,有望成为“宅经济”的受益行业。
中国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1月30日透露,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包裹揽收总量达8125万件,同比增长76.6%,包裹投递总量达7817万件,同比增长110.34%,数据均高于往年水平。不过,由于目前全国多地已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和检疫排查,这也对全国快件的运输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 宠物行业
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国放1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宠物为中心的产业是“宅经济”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减少出门社交娱乐,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宠物为伴,这也使得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衍生出形态各异的产品和服务。
3. 电子产品
为了更好满足人们宅在家里的舒适度,会有更多人选择购入配置更高的电子产品、配件。乌龟海岸是一家生产高敏感度的游戏耳机,其去年股价最低每股1.64美元,经过了六个月,股价上升到35.5美元,翻涨21倍,成为纳指成份股中涨幅第一的股票。乌龟海岸的耳机在电商平台价格在3200元左右,要在短期支撑起“乌龟海岸”21倍涨幅的股价,意味着得卖出足够多数量,销量必然达到惊人的地步。这就是新一代人注重体验、感受而兴起的另类“宅经济”。
“宅经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不断转变着现代社会的消费模式,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网购代替了外出购物,网络娱乐代替了聚会,外卖代替了外出用餐。同时“宅经济”只是新生的业态,其基础依然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和互联网、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宅经济”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创新点,虽然目前还不足以成为主流,但其在未来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任然刚劲而蓬勃,这也与新一代人的选择有关,背后带来的投资契机,值得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
1.上海证券报《单日流水20亿元!“宅经济”需求大增》
2.新消费《“宅经济”催生消费新形式》
3.财经网《“宅经济”下:游戏领跑春节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