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锐观点
应对疫情共克时艰
原创文章
出版物

城投公司转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之七—片区综合开发

# 2025-04-03 00:35:52

daa63b3ec8daac9db27ed97090494465.jpg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城投公司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正面临着从传统融资平台向市场化运营主体转型的关键时期。片区综合开发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为城投公司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将从片区综合开发的转型选择、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城投公司参与片区综合开发的实践与经验,以期为同类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一、片区综合开发:城投公司转型的战略选择


(一)转型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以土地财政为支撑的城投公司发展模式日益显现其局限性。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以其综合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成为城投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参与片区综合开发,城投公司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还能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转型目标


城投公司参与片区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包括:提升企业品牌和市场影响力,通过打造区域地标项目和创新改造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借助地方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积累城市运营经验,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以及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二、片区综合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资金压力大


片区开发项目通常涉及巨额投资,且开发周期长、资金回流慢。城投企业在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财税收入和产业经营收入主要集中在项目的运营期,导致前期资金支出压力巨大。如何平衡资金投入与回报周期,成为城投公司参与片区开发的首要难题。


(二)收益性不足


许多城市片区开发项目存在忽视收益性分析的情况,导致项目后续收益情况不清晰,容易出现亏损现象。城投公司在开发过程中,需注重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确保收益性与可持续性。


(三)政策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在推动片区开发时,需防范政策风险,并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和合作期限。城投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可能还需承担一定的管委会责任,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资金监管以及市场动态,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四)产业链延伸与市场化运作的平衡


城投公司在片区开发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资源禀赋,在传统业务产业链上进行市场化延伸。然而,市场化运作与公共服务职能之间的平衡仍需谨慎处理,避免因过度市场化而忽视公共属性。


三、片区综合开发的成效与案例


(一)泉州城建集团的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


泉州城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政策,与三一集团、方圆建设集团合作成立泉州绿色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实现了合作共赢,并致力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建筑产业园示范基地。建筑产业公司在福建省同行业中率先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实现装配式构件合同订单约3万立方米,产值突破1亿元,有效打开市场。此外,泉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8部门印发的《泉州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进一步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计划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5%以上。


(二)苏州城投的综合运营转型


苏州城投公司通过片区综合开发,成功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交通网络更加发达,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增强。在企业层面,其资产规模扩大,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多元化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优化了居民生活环境,增强了幸福感和满意度。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园区吸引众多企业入驻,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经济结构调整。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为苏州城投的市场拓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论与展望


片区综合开发为城投公司转型提供了重要路径,通过引入优质资源、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业务多元化和品牌升级,城投公司能够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资金压力、收益性不足、政策风险等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未来,城投公司应进一步强化市场化运作能力,注重收益性与公共属性的平衡,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共同推动片区综合开发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创新与实践,城投公司必将成为城市建设与运营的中坚力量。

ee62ae78d93d76afb096ad3ef65f4965.png